• 欢迎访问《欧洲日报》!
首页 > 文化 > 正文

梁耘:《溪山行旅图》与照金山脉

2023-06-05 19:47  来源:北京华艺网   浏览数:
如果说,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是一座伟岸丰碑的话,那么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当之无愧的是丰碑之巅,光彩夺目,照耀千古。范宽的画,据《宣和画谱》著录有58件。但...

如果说,山水画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是一座伟岸丰碑的话,那么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当之无愧的是丰碑之巅,光彩夺目,照耀千古。范宽的画,据《宣和画谱》著录有58件。但现在仅存的有《溪山行旅图》、《雪景寒林图》、《临流独坐图》、《群峰雪霁图》、《雪山萧寺图》等。而《溪山行旅图》是范宽山水画风格,艺术风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这件旷世杰作,气象恢宏,雄强厚重,峻重老苍,深沉劲健。范宽以极其宽和大度的心态,“凝神智解”,放笔铺排,不事雕饰,“创意自我”。不论在笔法、皴法、空间等诸多技术层面和创作理论层面都具有极高的建树,卓然成为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巨匠。

照金的地貌

《溪山行旅图》,以其高远法构图,独特的“雨点皴”及无往不收的木仑笔法,真实质朴的状物写景,山体、巨石、林木、溪流、瀑布、屋宇、人物等的合理安排,奇思妙想,营造描写了一个真实、壮伟、宏阔、生机勃勃的艺术境界和生活场景。可谓“览其云烟惨淡,风月阴霁之景,默与神遇,一寄于笔端之间。”范宽和其它绘画大师一样,将传统、造化、修养皆融于精神气质之中,作画时则解衣盘薄,一任自我精神情怀与物迹化,笔墨如有神助,浑洒自如,游刃有余。《广川画跋》语,范宽作画“放笔时,盖天地间无遗物矣”,“心放于造化炉锤者,遇物得之,此其为真画也”。 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及其它山水画作品,不仅汇集了前代山水画家的诸多成就,并且开启了后世崇高壮丽、境界恢宏的全境山水画的表现方法。他是中国古代高远山水画的典范代表,是山水画创造崇高美和壮丽美的祖师。

【北宋】范宽《雪景寒林图》绢本水墨193.5cmx160.3cm(天津博物馆藏)

范宽(约967-1027年),字中立,陕西耀县(古称华原)人。以其性情宽厚,故时人称之为范宽。“仪状峭古”“进止野”“理通神会,奇能绝世”。“性嗜酒,好道”《图画见闻志》。“落魄不拘世故”《宣和画谱》。可见,范宽没有在仕途追逐,是地道的平民画家。他终生以山林为伴,沉浸于风雪雨雾之中,不间断地勤奋作画,以酒自娱,好道家之道,以道之理与物理、画理相通,以自我精神与山林造化精神融为一体。所以,所作山水画“奇能绝世”、“写真山骨”,时人无可比肩。米芾评范宽“物象之幽雅,品固在李成之上”、“本朝自无人出其右。” 陕西耀县,人杰地灵。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亦生于此,并称“柳范”。耀县、铜川、旬邑三地被照金山脉纵横连结,鱼贯于渭北高原腹地。这里曾经是刘志丹等先烈打游击的地方。为早期革命根据地。毛泽东同志在著作中称“南有瑞金,北有照金”,因此而名誉天下。照金山脉,绵延阵列于数百里,气势壮阔,雄伟峭拔,山体如铁打钢铸,坚实无比。范宽故里就在离照金山脉数十里的地方;是否是耀县华原乡,已无据可考。

【北宋】范宽《溪山行旅图》绢本水墨206.3cmx103.3cm(台北故宫博物院藏)

像范宽这样伟大的北宋山水画巨匠,画史对他的生平记载却很简略,究竟生于何年,殁于何载,只是个大约年号。其它诸如绘画活动、艺术、思想等除三言两语外,一片空白,这可能因为范宽是平民画家的缘故吧。因此,对于范宽其它史料的记载是否真实无误,或有偏颇,就大有商榷之处。有趣的是,1989年冬,我去照金山脉写生,鬼使神差,突然感悟到范宽山水画的根脉就来源于鲜为人知的照金山脉。一天清早,我准备上山写生,拉开门,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,覆盖了大地,一片迷茫。我庆幸在这大山中,能看到如此美妙的雪景,真乃天赐我也。稍停,大雪渐止,我差点惊呼:眼前之景不就是范宽的《寒林雪景图》吗?于是,我在后边的写生过程中,便留意对这里的几座名山、溪流、瀑布、山崖、坡地、林木等进行观察研究,并作焦墨写生数十幅。渐渐地把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与照金山脉联系起来,岂非天作之合。既然“范宽故里距照金很近,起步可至,那么,在古代交通、讯息极不便利极不发达的情况下,范宽难道可以舍此壮美山水,忘情远方山水乎?这里并不否认史书记载范宽“多往来雍、雒间”,又“移居终南山、太华山,终日观览山水,以求其趣”的史实。作为山水画家,博览广采,吸纳更多营养,胸有无尽丘壑是山水画创作的必备条件。但我要阐明是,范宽山水画的气象、气质、魂魄及精神内涵是以照金山脉为根基的。尤其《溪山行旅图》,作为范宽山水画的代表作,更是集中体现了照金山脉的雄浑博大与恢宏壮阔。不论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考察,这无疑是一件地域性很强的宏图巨制和伟大作品。范宽“师古人,末若师诸物也,吾与其师诸物,末若师诸心”的艺术主张,在这件作品中,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。 《溪山行旅图》画面中央的主峰,如巨碑矗立,伟伟乎直冲霄汉,显示了画家浑厚雄强、顶天立地的精神气度。山顶上灌木丛生、密而有序、一派苍茫气象。如线一般的瀑布,自山体腹间流出,涓涓有声,美妙无比。主峰右侧有一低矮山峰,与主峰对坐,形成呼应。中景以上,雾霭蒸腾,烟岚迷漫,使整幅作品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高耸、伟岸之感,也与上端产生了距离。中景两崖间,瀑布喷泻,飞流激荡而出,汇成溪流山涧,流出画面。两崖上树木茂密生长,各尽其态。顶端有似针叶一样的林木,屋宇楼阁藏于其后,错落有致,耐人寻味。近景巨石横卧,坚不可摧,这无疑对画面耸立感起到稳定作用。近景与中景间,几条横线,形成沙石坡角。四条小毛驴负重夺路而出,两个北方汉子一前一后,赶毛驴匆匆前行。这无疑对厚重、深邃的《溪山行旅图》增添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,使画面产生了音乐感和灵气。

梁耘作品欣赏 《曙光的呼唤》180cm×166cm ,纸本水墨,1998年

通过对《溪山行旅图》的解析和描述,凡是对关陕自然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熟悉的人,不难看出,这明显画的是渭北高原一带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,画面总气象就是照金山脉的真实写照。以下通过照金山脉与终南太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比照,来把握《溪山行旅图》的创作源泉究竟来自何方山水,以解千年之迷。

第一,照金山脉之巨大山体,横空拔地而起,山体几乎全部裸露于外,而且极少生长树木,这与《溪山行旅图》一致。终南太华之山体多被林木覆盖,外露甚少,山崖、山顶、山脚树木杂生,葱葱茏茏。

梁耘作品 《雄立》(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作品)231cm×160cm ,纸本水墨,1994年

第二,照金山脉之林木,多生长在坡地、小溪边上,而以核桃树、柿子树为主,间以槐树、榆树等。树身粗壮有力,枝干四面伸展形成伞状,多为阔叶树木。而终南太华之林木以松树、针叶柏为主,间以杂树与灌木丛。

梁耘作品《喜鹊登枝图》 入编《长安档案》 69cm×138cm,纸本水墨,2008年

第三,照金山脉地处渭北高原,比较干旱,瀑布自然细小,深隔山崖之中,水声纤弱。终南太华之瀑布水流急湍,直泻而下,而水量较大,水流之声振响山谷。且瀑布多在山石表面激荡,未见深隔于山体之中。

梁耘作品 《晚秋》入编《陕西书画精品典藏》69cm×138cm,纸本水墨,2009年

第四,就人文环境而言,渭北高原一带的毛驴很多,毛驴身体小,民间多以它为交通、驮运工具,现今亦然。《溪山行旅图》所描写的就是毛驴驮运货物的生动场景。我曾到过终南、太华很多地方,这一带山区几乎见不到毛驴,民间搬运东西多以背篓为主要工具,亦有肩挑。

梁耘作品《老窑》 68cm×138cm,焦墨,2014年

第五,也是最重要的,照金山脉之山体为鹅卵石及沙石混合而成,这就为范宽创造著名的“雨点皴”、“泥里拔钉皴”提供了生动的形象基础。范宽“写真山骨”全依这两种皴法,才使范宽名垂千古。终南太华所露山体、山崖多是折带皴、斧劈皴等,太华尤以荷叶筋皴和披麻皴最著名。

梁耘作品《故土》68cm×138cm,纸本水墨,2016年

通过以上比照,再审视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,就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,这幅画就是以照金山脉为生活基础,而绝非是终南及太华山。照金山脉厚重雄浑,气象苍茫,这和《溪山行旅图》所表现的崇高美及壮丽美在精神气质上一脉相通的,内涵是一致的。“终南阴岭秀”这一唐人绝句,概括了终南山是俊秀美。太华虽然雄壮峭拔,但自然生态及人文环境却与《溪山行旅图》相背甚远。 不可否认,范宽在创作过程中,采取了诸如虚构、取舍、归纳、提炼、升华等艺术手法,也可能吸取了终南、太华一些美感,以增加画面理想化因素。但总体说,根据范宽的性情、人品、修养及渭北汉子的气质,与《溪山行旅图》的内涵和外在风貌是相符合的。 由于画史对范宽山水画的发展,形成脉络,记载简略,很不翔实。本文是作者在去照金山脉写生过程中偶然感悟之后,在十多年间,对照金山脉与终南山、太华山作了多次考察,并结合《溪山行旅图》反复对照、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看法,是一孔之见。历史的误会往往在倾刻之间得以明晰,世人叹曰:原来如此。但愿本文能对范宽山水画的研究起到应有的作用,还范宽山水画的真正灵魂所在。请专家学者及爱好范宽山水画的同行里手予以关注,并期盼指。

梁耘作品《清雪无痕》 69cm×138cm,纸本水墨,2019年

梁耘简介
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国家一级美术师。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委会终身委员,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主席。陕西科技大学教授,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,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中心特聘研究员。

1943年生于陕西省蒲城农村。196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属中学,197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。1982年,油画作品《晨阳》参加全国煤炭职工美展并获三等奖。1991年在陕西省美术馆举办“梁耘山水画展”,受到专家学者高度评价。1994年,带领铜川市美术写生团到黄河、照金、黄帝陵等地写生,其后举办的写生汇报展,在美术界引起较大反响。同年,作品《雄立》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。1995年,调入陕西科技大学任教。1998年,速写长卷《渭北莽塬大岭图》参加了“全国首届写生展”。1999年,作品《曙光的呼唤》参加全国第二届“群星杯”美展。2001年,作品《曙光》参加建党八十周年美展,获二等奖。2003年,作品《生生不息》、《秋色渐去》参加了“西部风韵全国名家邀请展”。2005年组建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,首任研究会主席。

曾参加“中日水墨联展”、“十城市美术展览”、“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大型美展”、“长安雅集”等多项重要艺术活动。2012年10月,于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“老笔梁耘山水画展”,作品以大气、正气、豪气、雄浑、深邃、厚重而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评价与认可。2022年,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《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·梁耘》。

其作品和传略入编《中国现代年鉴》、《中国美术名人名作博览》、《中国美术名人录》、《陕西书画精品典藏》、《长安档案》等大型典籍。

免责声明

1、凡本网注明出处非(欧洲日报)的作品,均转载于自其它媒体或会员发布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,如对稿件有质疑请与本网客服联系。

2、凡涉及客服电话、转账交易等请查询官方认证,谨防上当受骗。

3、为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,请核实安全认证的官方客服电话,防止上当受骗。
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15日内联系本网客服。